據我國高空作業平臺行業競爭分析,當前經濟環境持續低迷,工程機械行業出現大面積虧損,但我國機械租賃、配件以及維修等后市場相關業務均出現了高速的增長。現對2016年我國高空作業平臺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國內工程的萎縮導致大量工程機械設備閑置,行業市場更需要完善的配套服務來促進閑置設備的流通及使用。行業大環境的不好,也正為后市場服務提供了一個發展的好機會,后市場各個領域的體系正在逐步走向規范化,并且呈現與時俱進、大力創新的局面。從整體來看,后市場的工程機械后市場的繁榮對于行業的有序健康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的工程機械后市場短板逐漸補齊,行業各領域協同發展,這樣才能夠形成良性的產業鏈條,也才能夠更強壯的抵御各種風險。
國際上二、三十年前紛紛研發采用高空作業車租賃施工方法取代腳手架,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了腳手架施工安全事故多、施工效率低、施工效益差、經濟效益低等問題。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英、美、法、德、日等先進、發達國家紛紛出臺腳手架禁用政策,這一法則、制度將傷亡事故率降低了80%多,高空作業車租賃施工法已經成為這些發達國家的主流施工方法,使用腳手架的工程已廖若星辰,這與我國現在大部分工程大量使用腳手架的現實形成鮮明的對照。
高空作業平臺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采用高空作業車租賃施工法,不但快捷節約時間,而且成本大大降低,還有其它意想不到的好處,諸如安全不影響交通、省心等。對于以后的承包商競爭,不但是關系與造價的競爭,誰優先掌握先進的施工工藝,誰就可能在下一輪的競爭中存活下來。
“新常態”下,工程機械行業量價齊跌的態勢依舊延續,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等大宗工程機械產品銷量持續下滑。然而,干混砂漿、機制砂、破碎機、叉車、高空作業平臺等細分領域市場卻成為了朝陽產業,在近幾年呈現了逆勢上揚的態勢,與整體行業下滑呈現了鮮明的對比。其中,尤以高空作業平臺最為引人關注。
其實,高空作業平臺的發展前景,從歷年的展會上就可見一斑。在前些年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在中國的各大國際性展會上,高空作業平臺的出鏡率并不高,淹沒在機械海洋之中。然而,我國高空作業平臺卻一直在穩步發展之中,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應用推廣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BICES 2015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一個風向標,在本屆展會上,高空作業平臺企業如雨后春筍般亮相,紛紛展示最新最先進的產品、技術。從寥寥無幾的參展商,到高空作業設備四處聳立,這無疑標志著我國高空作業設備市場逐步步入高速發展期。那么,我國高空作業平臺的發展情況與前景到底如何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高空作業平臺是一種將人以及施工工具和配件一起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機械設備,我國高空作業機械生產企業從20世紀70年代起步,時至今日,高空作業平臺已經擁有了40多年的歷史。國外高空作業平臺早就實現了普及,但是國內的發展卻是非常緩慢的,在近幾年才開始呈現高速發展趨勢。同時,我國高空作業平臺市場正呈現大城市走向小城市,沿海走向內地,并逐步向更多應用領域拓展的發展態勢。
我國高空作業平臺最初應用最多的是在修造船領域,以及部分的航天航空等高精尖制造領域,而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減弱和通脹的加劇,勞動力資源的成本會越來越高,腳手架等落后設備逐漸被更為安全可靠、高效的高空作業平臺所取代。據測算,高空作業平臺比腳手架效率要提高30%--50%。而在維護保養當中,高空作業平臺可以完成橋上的各種移動工作,不影響任何通行,提高效率可以高達50%,這成為高空作業平臺日益受到青睞的重要原因。
我國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總量穩定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高空作業平臺作為建筑施工機械化的重要裝備其應用領域快速向下游各行業延伸并形成了行業需求不斷擴大的趨勢。建筑業、裝備制造業、建筑物清洗維修、倉儲物流、軍事工程等領域中高空作業平臺普及率提升是驅動需求增長的主要原因。
據統計,美國市場高空作業平臺的總量在30萬臺以上,日本在10萬臺以上。而據預測,2015年中國的保有量仍舊不足3萬臺,而且大部分都是非常簡單的移動式剪刀車。而在美國和日本則是以臂式高空作業車和自行式的剪刀車為主。所以在市場的保有量上,中國跟美國和日本的差距非常大。眾所周知,中國工程機械設備的總量在全球是第一位,但是高空作業平臺的數量遠遠落后于其它國家。
中國市場規模與美國、歐洲相比還比較小,在未來幾年會有比較大的增長潛力,這就意味著我們既面臨著挑戰,也面臨著機遇。中國對高空作業的政策、法規和標準,用戶的安全作業意識等,都有較大的改進和提升空間。